December
2013
父母辛苦知多少:為供兒上學,蝸居井下
發(fā)布者: 瀏覽次數(shù):2519
常言道:可憐天下父母心,在我們的一生中,父母的關(guān)心和愛護是最博大、最無私的,父母的養(yǎng)育之恩是永遠訴說不完的。吮吸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,揪著父母的心,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,在甜甜的兒歌聲中,酣然入睡,在無微不至的關(guān)懷中茁壯成長。因為我們生病父母不知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,父母為我們求學,更是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。
就在這幾天,一“北京打工男子為省房租供養(yǎng)子女上學,'蝸居'井下20年”的新聞,深深觸動了我的心弦,21個字的新聞標題,灼熱刺目,夾雜著同情與感動的淚水,更是奪眶而出。家住懷柔的王先生,為供三個孩子上學,強忍著刺鼻的酸臭氣味在朝陽一井底生活了近20年,而他今年已有53歲了,雖然離家只有3個小時左右的路程,但他已經(jīng)很久沒回家了。為了給子女湊學費,他憑著一雙塑料筒靴和口袋揣的幾塊抹布在將臺西路附近洗車,賺著辛苦錢,還在空閑的時間撿廢品賣。
當他因沒掙上錢,向記者露出的尷尬笑容時,作為父親的無私大愛和男人的尊嚴之殤裸露無疑,這竭盡全力又包含著內(nèi)疚和自責的表情,讓我感覺到欠父母的已經(jīng)太多太多。在這一刻,才體會到父母頭上的每一根白發(fā)所承載的勞累和滄桑,才領(lǐng)悟到父母皺紋里的辛酸和苦楚,才感受到手里每一分錢的重量。
對這種比天高、比地厚、比海深的恩情,對于這種比雞早、比狗晚、比牛累的辛苦,我們又能知道多少呢?我們又報答了多少呢?我們又能為他們做多少事呢?然而,他們又有多少事需要我們做呢?!他們所需求的或許正如32郎楊坤的《可憐天下父母心》中唱到的那樣:換一杯茶水,鋪一下床被,問一問飯菜,合不合口味而已,我們只要能做到這些,他們就已經(jīng)眉開眼笑,合不攏嘴了。試問,如此簡單至極,誰又能做到呢?!
父母如今到了這個年歲,兩鬢霜滿,健康長壽多少錢也買不回,他們?yōu)閾狃B(yǎng)我等遭了多少罪,雖然頭發(fā)白了不會再變黑,皺紋添了也不會再消退,脊背彎了更不可能再直起,但是眼睛花了,卻可以用莎普愛思滴眼液來治療,讓他們擺脫白內(nèi)障的折磨,我們是不是該為他們挽回點清晰的晚年呢?
一篇新聞,讀到心酸,讀到了父母的無私付出,無限奉獻,心底更像是歷盡了千萬次的滌濯,腦海瞬間回憶起和父母在一起時的點點滴滴,無論是快樂的,還是悲傷的。一語,卻是近在咫尺:“爸、媽,兒知您二老辛苦了!你們受累了!”……
業(yè)務(wù)部:夏婷婷